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mdm.org.cn)基层头条报道
监测糖尿病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医生评估降糖治疗的效果,监测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并指导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的正确监测糖尿病血糖的方法。
自我血糖监测是最常见的血糖监测方式,通常使用血糖仪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显示和反应血糖水平,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试纸的使用:确保试纸代码与血糖仪代码一致,试纸保存得当且未过期变质。试纸应现取现用,保持干燥。
- 采血方法:在采血前洗手,将手下垂,轻轻往下甩,然后酒精消毒并待干后使用采血器刺破皮肤。使用干棉棒拭去第一滴血,使血液自然流出或轻轻挤压(请勿用力挤压),并确保血样一次性充足。
- 选择采血部位:一般在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指端两侧的部位进行采血。
医院内即时检测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这是一种准确客观的监测方法,能够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治疗开始时,建议每3个月检测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糖化白蛋白可以反映既往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价短期血糖控制情况。持续葡萄糖监测则可以反映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相应的个体化监测方案。例如,生活方式干预者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应监测早晨空腹血糖、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血糖监测的时机应选择在可能影响血糖水平的关键时刻,如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特别是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频繁低血糖、需要更换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的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频率。此外,当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规律被打破时,如生病、手术、外出等,也非常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应及时加强血糖监测。
在分析血糖仪测得的血糖结果时,应考虑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如果微型血糖仪与生化结果的差别超过15%,应寻找原因,如试纸代码与血糖仪代码是否一致、试纸保存是否得当、试纸是否过期或已变质、试纸是否现取现用等。
血糖监测的结果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来分析。例如,对于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或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重点监测空腹血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的患者,可以监测餐前空腹血糖;对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
通过以上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正确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监测,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www.mdm.org.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我不是推销员 于 2024-05-16 21:18:11发表在中国基层健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亦不作为健康指南或者学术参考。【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国基层健康网文章链接: http://www.mdm.org.cn/jiankang/4366.html
上一篇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种类
下一篇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