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谨防‘病从口入’ 认识食源性疾病”在线访谈

发布时间:2024-03-19 11:37:50 来源: 字体 [   ] 
中国基层健康网【基层健康号】:
简介:

食品安全是重要民生问题,为了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在过去的十几年,我国建立了系统全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监测数据应用于标准制修订、监管措施制定和人群健康宣教。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不仅满足老百姓对健康的期望,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为认识食源性疾病,谨防“病从口入”,人民网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相关的解读。

嘉宾:
李薇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韩海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刘继开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

11:35

主持人

好了,本期的访谈到这里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您对本期访谈的关注,也再次感谢三位专家的倾情解读,我们下次再见!

11:34

主持人

感谢您的解答。食品安全是重要民生问题,为了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在过去的十几年,我们国家建立了系统全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监测数据应用于标准制修订、监管措施制定和人群健康宣教。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不仅满足老百姓对健康的期望,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11:32

李薇薇

另外想提一点,最近剩菜盲盒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这其实是在倡导节约,反食物浪费,相当于廉价销售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或者当日未售出的食品。虽然用了“剩菜”的概念,引入了盲盒的形式,但依然要求的是保质期内的安全食品。所以,食品经营者应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作出标示和消费提示,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选择剩菜盲盒的时候也要谨慎选择品类,参考刚才提到的食品安全五要点,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1:30

李薇薇

最后一点是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其实符合标准的自来水是很安全的,在食用瓜果蔬菜的时候,要先用流动的自来水进行充分清洗,这是非常关键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挑选新鲜的食物,切记不能吃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甚至是已经变质的食品。

11:27

李薇薇

第四点就是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其实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喜欢室温这种环境,60℃以上或者4℃以下,就会很大程度上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这里想提醒家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超过两个小时,熟食或易腐烂的食物要及时放进冰箱中。想在这儿提醒的是,冰箱并不是保险箱,有些细菌,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它的生长温度也是35℃,可是它可以在冰箱4℃的环境下依然生长繁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才提从冰箱中拿出剩余食物的时候要彻底加热再食用。另外,冰箱储存食物也要注意生熟分开,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我们可以按照家庭需要的量把它分成小包装,在冰箱中进行储存。

11:25

李薇薇

第三点是烧熟煮透。彻底加热、烧熟煮透是我们在家中控制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最重要的措施。当我们在制备食物的时候,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1分钟就能很大程度上去除食物原料中污染的微生物。在此也想提醒大家,储存在冰箱中的剩余食物,我们要再次食用的时候,也要做到彻底加热,这是非常重要的。

11:24

李薇薇

第二点是生熟分开。平常我们在家中处理生的食物,比如禽畜肉、水产品、蛋,最好有专用的器皿、刀具、案板。其实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两套刀具、两套案板,道具、案板是可以做到生熟分开。但在这里提醒大家的就是,我们制作或者储存食物所用的器皿最好避免生熟食物的相互接触,避免刚才说的案件的发生。

11:19

主持人

感谢您的解答。食源性疾病虽然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规模比较大,每起涉及的人数比较多,但是发生在家庭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是最多的,因此家庭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家庭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有什么建议呢?我们有请李薇薇研究员和大家详细介绍。

11:16

刘继开

截至去年,我国暴发系统发现河豚(河鲀)中毒115起,量虽然不多,中毒的人也不是很多,但是死亡的人数比例是非常高的,死亡23人,主要原因就是食用了自行捕捞野生河豚(河鲀)和混有野生河豚(河鲀)鱼的杂鱼干。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别的鱼,有一种鱼叫云斑裸颊虾虎鱼,还有织纹螺,它们两个都含有河豚(河鲀)毒素,也会引起河豚(河鲀)中毒。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要有猎奇心理去那些食用野生的不知名鱼类,或者明知它是野生的河豚(河鲀)鱼而去食用它;另一方面,水产品的收购、加工、供销应该严格把关,要防止河豚(河鲀)鱼、云斑裸颊虾虎鱼等流入市场或混进其他水产品中。最后,市场出售海杂鱼干前,要仔细严格挑选,将挑出的河豚(河鲀)鱼进行统一销毁,不要随便扔弃,以防捡拾后中毒。

11:12

刘继开

河豚(河鲀)在很多诗里都介绍过,有一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这句话里既有美食的享受也有致命的危险。河豚(河鲀)在古代被称为“赤鲑”、“河鲀”等,那么,我们的古人拼死食用的到底是“河豚”还是“河鲀”呢?其实比较正式的说法应该是河鲀。因为它受惊以后就会气鼓鼓地胀成一个球形,所以也叫“气泡鱼”或者“鸡泡鱼”。虽然看起来憨态可掬,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河豚(河鲀)是有剧毒的。河豚(河鲀)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只需要很少一点点就能致人死亡,同时也是一种很顽强的毒素,用100℃的高温连续蒸煮8个小时都不会被破坏掉。用盐腌制,风吹日晒,做成鱼干也不能破坏它的毒素。

中国基层健康 主办 健康云融媒中心(新媒体信息中心) 承办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410弄

沪ICP备2023014067号-3公网安备511302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