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化社会心理服务 助力守护精神净土

发布时间:2024-04-07 17:15:02 来源: 字体 [   ] 
中国基层健康网【基层健康号】:

   □健平(媒体人)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了一起利用“灵修”旗号从事非法培训活动的案件。案件中的非法培训机构打着“灵修”“灵魂塑造”的旗号,对学员实施精神控制、收取高额培训费,对学员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扭曲了学员的心灵与社会认知,并危害了社会秩序。

    这一非法培训机构被查处,相关负责人被判刑,但以“灵修”“灵魂塑造”名义大搞培训敛财,不独此一件。据央视新闻报道,2018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查处借“灵修”等旗号从事非法培训活动的机构,共侦破重点案件77起,依法刑事处理269人,收缴违法所得2.17亿余元。

    此类非法培训之所以能兴风作浪,原因是复杂的,一些因素值得引起重视。比如,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导致人们心理压力过大,一些人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期待能在情感和价值认同上找到依托;部分人因面临困境而追求精神疗愈,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被“精神绑架”的基础。这些因素的存在,无疑给了一些不法之徒、非法组织以可乘之机。

    一般认为,健康包括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3个方面。精神卫生是关系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问题,相关工作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都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着力部署推进。

    需要看到,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短板和不足。要持续拓宽社会心理服务覆盖面,创新心理卫生服务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开展干预。公安、教育、文化等部门在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震慑和打击不法分子的同时,可结合以法为鉴的典型教育,提高人们对此类非法活动的鉴别力。高校、科研机构等可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有针对性地拆穿骗子的谎言。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服务志愿组织应积极参与进来,为有需要的人士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指导,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免受不法之徒、不法机构的精神荼毒。

  来源:健康报

中国基层健康 主办 健康云融媒中心(新媒体信息中心) 承办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410弄

沪ICP备2023014067号-3公网安备51130202000447号